讀懂一本書 心得
🔴這本書在說什麼?適合誰?
你看書大概都看多久呢?有沒有可能你不喜歡看書只是因為看太慢?
你會不會讀了大量的書,最後卻無法變成自己的知識,好像只是浪費時間而已?
你是否遇過輪到你講話時,就邏輯不通、重點不明,等到別人接過麥克風繼續講的時候,卻發現自己早就知道,然後感嘆怎麼別人講的那麼好,自己講得那麼鳥?
本書作者是對岸中文知識付費平台「樊登讀書」創始人,目前有5000萬會員,總共30億次收聽,作者將知識變能力的方法寫成這本書。
適合給以下的人:
❶ 讀書讀太久就放棄的人
❷ 讀書無法內話的人
❸ 表達能力不足的人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目錄
🔵第一部份:如何增強理解力?
🔵第二部分:如何找到書中精華?
🔵第三部分:如何讀了不會忘?
🟡個人想法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🔵第一部份:如何增強理解力?
有人說,他看書總是看不懂書在講什麼,到底要怎麼樣增強自己的理解力?
其實理解力就相當於你的背景資料庫,你相關的背景知識越多,能看懂的範圍自然就越多。
🌰例子:
比方說我都看商業的書,這個時候如果給我一本歷史學的景點,那我肯定看三頁有四頁不懂,這是因為我對歷史就沒有研究啊,理解力就會比較差,反之,如果給我一本商管的書,我可能30分鐘就看完了,因為我跟那個領域很熟啊。
🌰
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,要怎麼樣增強理解力呢?
簡單回答:你就讀相關的書讀個20本,你的理解力就會大幅進步。
複雜回答:應該要讀一些比較底層的書,這些書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吸收各方面的書,包含下面三大類。
❶ 心理/經濟/管理:理解世界的運作
① 心理類的書:可以了解人類動機,可以知道各種心理機制、自我對話、感情關係。
② 經濟類的書:可以了解機會成本、比較利益、供需法則、沉沒成本。
③ 管理類的書:可以了解如何處理當代人際關係,也就是領導,如何向上溝通、向下溝通、同事相處。
❷ 思考/哲學:思考如何思考與哲學議題
① 思考類的書:包含如何定義問題、如何找到解決方法、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引導思考、甚至是如何建立好一個知識體系?
(心理諮商、職涯諮商、多元模型、商業顧問的書)
② 哲學類的書:哲學是在思考更深刻的問題,柏拉圖、蘇格拉底、康得、黑格、維根斯坦、沙特、海德格都是重要人物。
不要覺得哲學會很悶,其實很多電影或動漫,如果要寫的很有內容,就是裡面會放一些深刻的議題。像是進擊的巨人、美國隊長2(安全跟自由的拉扯)、黑豹(種族歧視議題)等等,可以看下面這個頻道:
電影不一定都爆米花,可能是因為你沒讀哲學
❸ 文化:風土民情歷史文化
每個地區都會有屬於自己文化的書籍,如果是華人區,論語道德經應該都很常見;如果是歐美區,可能是聖經;如果是猶太人,可能是塔木德。
當然還有相關的歷史以及風俗。了解文化背景在讀相關的書才會有更好的體會,可能作者講到一個很難的東西,所以他援引自己文化裡面的故事當作例子,如果你不是那個文化的人,那就看不懂了。
(不過我覺得除非你是要讀經典等級的磚頭書,不然應該影響不大。)
🔵第二部分:如何找到書中精華?
❶ 把書當論文看:
找到他的研究背景與解決方案,我們看書通常都是希望能夠解決什麼問題,所以這兩部分特別重要,因為這兩個問題分別代表了「現在有什麼問題」與「要怎麼解決」。
雖然中間應該還是會有作者如何用自己的理論去分析過去的狀況,但是除非你對這部分好奇,想知道他的推理過程,不然其實可以省略掉,反正有沒有用,自己實證之後就知道了。
❷ 定義新概念或新問題:
① 定義新概念:不同的理論會提出屬於自己的名詞,但是他們可能都是指涉同一個概念,而有些概念是目前沒有名詞可以代表的,這個就是新概念。
② 定義新問題:可能你不覺得是個問題,你習以為常,但是看了這本書,你發現這個不只是個問題,而且還很嚴重,所以開始重視了,這個就是新問題。
❸ 體用與面向:
我之前修國文系的課,聽到這個名詞:體用。這兩個字要分開看,一個是理論本體,一個是實務應用,我覺得這個字用的蠻巧妙的。
🌰例子:
市面上很多在講學習方法的書,可能介紹了很多小技巧:像是睡前讀書,起床的時候就可以把那些東西記起來了。
有腦科學的知識就可以知道,這是因為大腦在睡眠的過程中,會將一些記憶固化,所以睡眠是可以妥善利用來學習的利器。
🌰
所以上面兩個分別就是理論跟應用。
講這個要幹嘛?
同樣一個理論,可能會有千百種的應用,所以前面才再說應該先讀三大類的書,鞏固自己的底層邏輯,然後再看市面上的一些暢銷書,就可以知道他是基於哪些理論所提出來的方法。
理論就像源頭,但是這個理論可能千變萬化,就好像源頭出去之後,可能會有千萬條分支一樣。
所以理想上來說,應該先學理論,就是底層邏輯,然後用其他的書或者在生活中不斷地印證,印證什麼?就是那些方法本質上是基於怎樣的理論或邏輯?很多時候,你會發現截然相反的兩種做法可能是源於同一種邏輯。總之把潛在的邏輯找出來,印證所學。
🔵第三部分:如何讀了不會忘?
作者給的方法很簡單,但是很實用:讀完一個段落,就做一個總結。讀完全書之後間隔幾天,做個回想,回想內容就是把心智圖默寫出來,然後口頭講述。
🟡個人想法
本書前半部分是作者個人經驗,如果不感興趣的話,可以直接從第四章開始看。
本書書末有作者精選十本書的心智圖,並且每一章都各自都有推薦一些書,我覺得這些的價值比這本書本身還來得大,畢竟讀書的方法講來講去,都差不多是那些。
當然比較特別的除外,像是影像速讀,雖然我就沒有做研究,有空再說,因為我覺得我現在的閱讀速度就很堪用了。
這個書我在剛上市的時候就買了,後來就賣掉了,最近在圖書館看到就借來看,花了20分鐘吧,一邊讀一邊做了心智圖,接著就語音輸入打這篇讀書心得。其實我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很簡單,但是打心得也花了快兩個小時,所以被動學習跟主動學習還是有差。
另外我覺得只要是你願意看下去的書,就繼續看沒關係,只要你讀的書夠多,你遲早會把所有領域的書都讀完。
⭐️延伸閱讀:
❶ 雪球速讀法
❷ 超速學習❸ 閱讀力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