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熊眼,超危險
2021年3月20日 20:42
大家好
我是苦命值班的家醫科醫生啦
祝你各位有個完美的週六
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浣熊可愛嗎?
牠們身體蓬蓬的,吃東西之前還會像人一樣洗手。浣熊把棉花糖洗掉的影片,成為本世紀最可愛動物影片之一❤️
但浣熊其實脾氣火爆,愛偷翻垃圾,常被視為不速之客;其實星際異攻隊的浣熊(Bradly Cooper)還蠻符合現實的。
然而,
在醫學的領域,
居然有人在外傷之後變成浣熊?!
.
.
.
.
.
「浣熊眼徵象(Raccoon sign) 」
▶️代表前顱底骨折(頭骨的前側、底部),造成血淤積在眼窩旁。
▶️約有50-60%的人會出現這個徵象,瘀血大約2至3週會消失。
可以順便做一個重要的評估,就是看病人有沒有”流鼻涕”;清澈透明的腦脊髓液,可能因為頭骨骨折從鼻孔流出來,拿去化驗含糖分的話更可以確定是腦脊髓液。
.
.
.
講到浣熊眼徵象,就要提到醫師國考必考的另一個名詞:
「巴特爾氏徵象(Battle sign)」
▶️代表顳骨骨折(頭骨的兩邊外側,掛眼鏡那邊啦),血淤積在耳朵後方的部位。
同樣地,耳朵如果流出清澈液體,可以強烈懷疑是腦脊髓液流出。畢竟沒有人會流耳涕吧?
.
.
.
.
.
根據台灣前三大廟——林口長庚急診2017年的統計資料,
外傷原因的比例(已省去小數點):
1️⃣車禍28%🚗🛵
2️⃣跌倒28%
3️⃣鈍傷 14%
4️⃣穿刺傷 10%
車禍和跌倒就超過50%,因此至少一半以上的外傷病人都有撞到頭的風險。
你/妳如果剛好在急診室看到一隻浣熊走進來...趕快找醫生啊👨🏽⚕️
(毛茸茸的那種請打給消防局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更多的文章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