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甲大學

剛滿26歲,小資族總資產突破230萬小分享

補充:發這篇文的用意並不是炫耀或者是互相比較,而是想表達一個普通小資族的理財經歷,每個人的起點和財務狀況都不同,但我認為我的資質能力很平庸,或許可以給大多數社會新鮮人當成範例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出社會第4年,跌跌撞撞的在今天資產突破230萬,一路上不免走了很多冤枉路,應朋友邀約分享給各位,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,早日可以財富自由...。 簡單自我介紹一下,小弟出生普通家庭,求學過程都是念普通中上的學校,但也都是班上的吊車尾,不太會念書,回想求學過程,"身平無大志,只求60分"是我的最佳寫照,是一個超級普通的平凡人,仔細想想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沒有學貸吧! 大學一年級就半工半讀,換了好幾份打工,每個月大概可以存個幾千元,到了大四沒課等畢業的時間,跑去做麥當勞大夜外送員,那時候時薪只有120元,加上外送和大夜津貼,曾經單月破4萬,畢業後我記得我身上大約累積了40多萬 (其實那時候常常幫別人代班連續上12小時,但是店家不讓key加班,應該實際上可以更高) 附上當時的薪資單..在當時當月破4萬已經是破紀錄了
megapx
那時大夜外送還碰到霸王寒流..下班時我記得我整個嘴唇都凍到裂開了 這是當天的氣象app截圖....(今天會下點雪....?)
megapx
曾經回想自己為甚麼那個時段要這樣子工作存錢,其實也錯過了很多學校生活,我想是因為那時候極度充滿著不安全感,因為我沒有專長也沒有證照,我個人認為,這是我們90後這個世代超過7成的人面臨的問題,尤其是文學或者商學類組會更加明顯,因為台灣就是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的風氣,超過81%的大學生畢業後做的是與自己科系是沒有相關性的工作。 也是因為這樣的狀況,畢業後在台灣領了約半年月薪3萬的薪水,我外派到東南亞,因為沒有專長所以待遇不高,年收入大約只有70萬,沒錯,現在的公司都很敢開,到這種開發中國家也就開個70萬上下的待遇,因為現在大陸也開放,而大陸人要求更低,只要月薪10000人民幣就會有大陸人願意外派海外,而且做得不見得比台灣人差。 但是好處是人在國外沒有開銷,不像在台灣有時候有額外的休閒費用,扣掉孝親費和回台灣的開銷,我每年大約還可以存下50多萬,在海外工作有時候蠻孤單,但是自己的時間很多,晚上也會自己看一些投資理財的頻道,我的投資理財的方式主要是股票,分享一下我的操作心得。 本金的三分之一放在現在很熱的"定存股",我的定義是穩穩賺錢..每年(季)很安穩的配發股息,股價不太會有大的波動,也盡量挑選不會被景氣影響的產業,這邊我要求的殖利率要有6%,因為可以cover掉整體的本金通膨平均2%的損失。 例子:原有120萬元,36萬放在定存股,通貨膨脹大約2%也就是2.4萬台幣,剛好36萬元6%殖利率2.16萬大約可以互相cover,每個月總結一次,根據你身上的總資產調整,所以如果股價下跌,當月就會多補一點以維持總資產3成水位,反之亦然,每個月都會領薪水,所以幾乎每個月都可以少少投入。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..因為我也沒有算得這麼精準,但是這麼做的用意可以確保你的資產可以抵擋通膨,另外在股災來臨時你的手上也可以有足夠的現金入場。 剩餘的7成當初的盤算是等股災跌破10年線就all in,平常就是短線操作,但是老實說長期來看,短線操作賺不了太多錢,可能也還在學習吧! 感覺到目前為止總和只有小賺,投資報酬率不算太高(個人認為這也跟台股的交易手續費高的嚇人有關,零和遊戲要怎麼不被當羔羊是要有相當的技巧和經驗) 一直到今年新冠肺炎,台股最低下殺8523直接跌破10年線,但股災當頭我也不敢all in ,印象中一直到4月份才LP捏著把剩下大約7成資金丟下去買台積電,均價約293買了4張。 這筆投資一直到這個月初才賣掉,如圖4個多月大約有48%的報酬率,損益約56萬
megapx
跟板上各位高手動輒一兩倍的報酬率比起來,我簡直小巫見大巫,但我想強調我只是一個普通小資族,而我相信我的狀況能代表大部分年輕人,高手畢竟只是少數人,與其想要成為高手殺進殺出追求高風險,不如承認自己的平凡。 台積電長期來說一定會續漲,5年內股價破千我也不意外,現在疫情還在,美股台股都噴成這樣了,疫情結束後肯定會創新高,那我為何會現在賣掉他? 一來我覺得對我來說也賺夠了,二來目前的股價已經反映到明年的eps,再往上漲的壓力非常大,所以我先落袋為安,等待下次的機會,股票不怕買不到,只怕跌下來你不敢買。 拜聯準會無限QE所賜,這波股票與實體經濟已經脫鉤,但也代表只要稍微有點新聞消息,股價就容易被影響,8/20號中共威脅在台灣上空軍演,指數直接最多跌600點,台積電最低下殺401元。 如題,目前我的總資產約230萬台幣,也是按照自己的紀律,3成放在定存股,這邊我選擇的是美國的EPD,目前投資約25000美金。符合我定義的每季穩穩賺錢..每年(季)很安穩的配發股息,股價不太會有大的波動(當然也有疫情結束後有望回升以往股價的私心XD),這支股票其他的介紹就不在這邊贅述。
megapx
因為疫情的關係,我離開了外派工作回到台灣,(台灣真的很安全...各位要珍惜,這邊之前有人直接倒在路邊死了) 目前也打算先把那7成資金當頭期款置產,這波資金行情一定會導致全球不動產續漲..就算未來少子化也一樣,這是沒辦法改變的,因為利率太便宜,很多新建案都是投資客,錢從原本定存轉移到不動產,投資客願意賠售的機率不高,因為他們很多是不缺現金的人。個人認為台灣會步上日本的後塵,蛋黃區極貴,蛋白區極便宜,這是因為人口聚集在精華區的,事實上現在台灣鄉下已經有很多樁腳超過50年的老房子都沒人住,也賣不掉。 我知道不動產的投資報酬率跟股票比起來是不高,但我已經26歲了,我個人沒辦法承受賠掉這筆錢,所以按照風險至上慣例,我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路:3成放在定存股,7成從原先活存變成繳房貸,如果再次發生股災,我會把這些貸款依照可貸成數再借出來投資。 說了這麼多,我想要總結一下我的看法 錢小利大錢不大,錢大利小錢不小,如果本金沒多少錢,承擔很大的風險追求很高的報酬,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在本業努力,第一桶金大部分的人都是開源節流存下來的, 平常就存錢等待機會,機會來了也要把握,目前出社會第4年,個人的期許是4年後我可以累積到500~600萬,也希望到時候可以像現在這樣跟各位分享。
愛心跪驚訝
6871
留言 400
文章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