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真念書真的會賺比較多嗎?與人生思考
2019年7月21日 02:12
我和我妹妹是兩個完全相反的人。
我閑靜少言;我妹活潑好動。
從幼稚園時,我拿到勤學獎狀,我妹拿到體育獎狀,就可以看得出來未來的我們會更不一樣。
我爸媽不是多聰明的人,兩個都是很普通的私立科大畢業。
留給我的基因想當然也不是特別聰明,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我非常認真。
常常上課時,覺得大家反應怎麼都可以這麼快,我都要花比別人多出來5~10秒以上,才能想出答案。
於是我回家更認真,比別人花兩三倍的力氣在念書。
騎腳踏車的時候在背英文或國文註釋
大便的時候在背書
晚上睡覺時,雖然眼睛是閉著的,但還是戴著耳機聽自己錄音要背的內容
連吃晚餐都覺得浪費時間,有時直接不吃,就算要吃也是邊背書變吃
(總之就是清醒的時候 都在念書)
早上也前三個到班上,開始大略複習今天要考試的內容,全都背熟了,才敢考試。
國一時都拿全班前三
國二以全校三十幾名的成績(全年級四百多人)被分到A段班
進這班後,覺得大家都好強勁,於是更認真,拿到了全校前三。
親戚家人們常常很以我為傲(比較我外公外婆的所有孫子裡 幾乎都不太愛念書 只有我成績最好)
跟大家出去,經過豪宅區,舅舅還會說這種房子只有我買得起(由此可知,其實家人都是對我寄與厚望的)
後來我因為家庭和同儕的雙重打擊,媽媽在國二時拋棄我,把我趕出家門,我在學校又被排擠。在國二時,我得了憂鬱症。(但我上大學後才知道原來我這樣的狀態是憂鬱症 而且那時大概是中度至重度的程度了)
得病前的我,做任何事情都是積極認真、全力以赴;
國二下後的我,
對目標,眼神裡再也沒有那把火。
對任何人、事、物、環境也都沒有感覺了。
外表乾乾淨淨、正正常常;
內心卻渾渾噩噩、失落、沒有盼望、沒有感覺的一個人。
甚至不想去上課,從乖寶寶變成了愛賴床翹課的人,於是被家人罵的更兇了。但是被罵我也沒有感覺了,就像一灘死水攤在床上一樣。
自殺什麼的也都做過了(這邊先不多提這個了)
想當然後來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。
到了國三填志願,要升高中。
知道自己不聰明,沒有辦法跟普高勁敵相比,於是以pr八十幾的分數進了國立技職龍頭的圖文傳播科。
我妹都是班上倒數前幾名,後來讀了不用成績也可以進的學校烘焙科。
現在我們都畢業了
我跟我妹都很努力做兩份工作
我-白天在出版社工作24k、晚上在餐廳打工。
我妹-白天在早餐店工作(因為已經是最能幹的工讀生 時薪全店最高155)、晚上在飲料店打工。
整體而言,我妹賺的還是比我多,她沒讀大學,還不用還學貸。
我也做過勞力的工作,但是覺得這種工作實在是愧對我以前念的書、家人花的補習費等等,也覺得生活日復一日沒有改變很無趣,人生好像沒有進步一樣,所以才不願繼續花大量時間在勞力工作上。
現在過年也沒什麼臉可以面對家人(畢竟我愧對了他們給予的厚望)
想包紅包給他們,他們也不願意收,覺得我生活也很辛苦什麼的。
其實這樣更讓我自己覺得對自己很失望⋯
畢竟我跟我妹比起來,我花了家人更多錢在讀書上,賺得還比她少,整體來說是個CP值比較低的小孩,又不能讓家人安心。
有時覺得,認真念書,也不見得會有肯定的收穫。
如果我未來有孩子,我也不會要他成績要好什麼的。
只希望他能:
內心充滿對這個世界求知的渴望、
懂得表達愛和感恩和歉意,
以及內心充滿愛。
畢竟這些都是我缺乏的,都是靠後來努力才擁有,比成績和金錢更可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