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本沒教的醫學小知識
2021年10月10日 09:15
有一些關於人體的小常識,
說不上重要、看病也用不到,
通常是為了滿足好奇心。
我整理了一些曾經被問過的問題,
恰好都和水份有關。
不知道你是否也好奇呢?
.
.
.
✔️誰才是水做的
地球有70%是海洋,恰巧人體組成也很類似。
仔細來說,
男性體重有70%是水份,女性則是60%。
所以說男人才是水做的,懇請溫柔對待🤪
-
✔️人有多少血
從人類流出的液體,除了尿就是血吧。
根據計算,血液其實佔體重的1/13而已。
譬如一位50公斤的女性,血液約有4公升,可以裝滿兩個最大瓶汽水。而一次捐血差不多是250毫升,相當於一罐redbull,非常少。
-
✔️喝水之謎
每天喝水2000cc的觀念從一本19世紀醫師寫的書而來,裡面訪問長壽老人延年益壽的訣竅,就是每天喝水2000cc。
這個觀念就不斷流傳至今,很荒唐對吧?
事實上飲水量取決於進食習慣、身體條件、氣候等等;記得多喝水就好,硬性強迫自己喝到2000cc只會多尿罷了,不會傷身也不會更健康。
甚至過度飲水會導致低血鈉,意識不清、無力、昏迷…都有可能發生。
-
✔營養針是什麼
很多人來到醫院都想打營養針,彷彿是什麼特效藥。寧願打營養針,也不願相信抗生素有幫助。
其實那只是一些含有糖份和電解質的點滴;最常見的就是台大輸液、葡萄糖食鹽水、或是生理食鹽水加B群。
打點滴絕對沒有靠自己吃東西營養,
但如果一罐點滴真的可以讓病人感到充滿活力,那就打吧。
畢竟安慰劑效應還是能安慰。
.
.
.
看診會遇到各種問題,朋友不時也會拋出人傻眼的疑問。值得查證的問題就會被我記起來,然後找機會發文。這樣稍微能平撫一下被當免費google的心情吧。
你也有問題問過google仍然無法解決嗎?
留言給我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