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

愛情心理學分享

——————更 若喜歡文章歡迎按讚讓更多人看到喔~ 謝謝回覆都滿正面的❤️ 以後有機會會再分享❤️ 祝大家一起在感情路上越來越好! 正文: 這學期選修一門「愛情心理學課程」想來跟大家分享~ 每個人的價值觀想法不同,感情裡面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,我也不是老師😅所以有些舉例可能不是很好,描述大概的意思醬🥺 夫妻關係裡, 最容易外遇的原因並非「性事不合」 而是「溝通不良」 你們認為愛情可以管理嗎?為什麼要管理愛情? (沒有一定答案) 先說什麼是喜歡和愛的定義, 喜歡,是一種互惠的行為且利己(著重自己感受),較少依附行為。 愛,則是一種利他(著重對方感受)、排他且依附的關係。 返回先前的疑問 愛情可以管理嗎? 舉個大家多少有感觸的例子:家人對小孩總有許多的限制、規範、管束,小孩覺得被管很煩,大人都以「我是為你好」的方式管小孩,但家人的管束確實是愛也利他。 那情人呢? 當情人規範對方要報備、儘早回家..等,確實也是種利他行為,只是有些利他行為「過頭了」反成了恐怖情人。 愛情的類型 史登伯格(Sternberg)提出愛情三角理論 三角分別為「親密」「激情」「承諾」 「親密」為情感取向,這裡最重要的管理原則「自我揭露」,簡單來說就是勇於表達自我感受,以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方式經營這段關係,這個階段也最無法取代,因為你們是最知心的。 「激情」為動機取向,受荷爾蒙的影響,心裡上的熱情、浪漫,生理上外表的吸引、對性的渴望。 老師問:你們覺得情侶吵架,可以靠「性」解決問題嗎?老師的回答是:不建議。因為這個三角為正三角,代表他們均等才能繪出完整的愛情,若因為沒做到「承諾」,卻靠激情解決,不僅持續不久、效果不好,也很容易覺得不被重視。 「承諾」為認知取向,不任意用「分手」來解決相處上的問題。承諾可能因為毅力、遇到的事件,可改變但因人而異,對人及關係持負責的態度,沒有第三者。 感情發展的歷程(任務) 1.邂逅與測試期,感情的開始不是告白的當下,而是開始接觸的當下,這期的發展會透過「見面頻率增高」而提升好感,例如我跟男友在曖昧期時,男友時常藉各種理由約我出去,當初我對他不喜歡也不討厭的赴約,久而久之產生好感,對方也會開始測試「你是否像我喜歡你,一樣的喜歡我」 2.確認期,經過測試對方也喜歡我後,兩人會開始進入確認期(老師強調這期很重要XD)若這期沒做好,後續會有很多問題,至於為什麼要確認彼此關係呢?舉個🌰:當初和男友聯絡頻繁彼此喜歡,在男友的認知裡覺得我們已經在一起了,但我並不覺得,男友開始對我有情侶間的互動(想要親嘴)當下我覺得我被冒犯很不舒服,我覺得還不是男女朋友,這個行為我覺得不妥,也會覺得如果接受這個行為,會不會讓對方覺得隨便?之後跟男友溝通,男友才明白原來他沒有跟我確認好關係,男友馬上跟我道歉,過一陣子也問:你願不願意當我女友(真的是木頭但很可愛🤣 確認彼此關係後,建議適當控制激情,若太快發生,熱戀期太快結束,也會習慣每次見面的最終都會做愛,只要沒有做到就好像沒約會到一樣。 老師之前在校外演講時調查過,男生是否對女生提出不想太快發生關係,感到不被認同或反感,其實部分的男生反而很開心女友提出「不想太快發生關係」,代表女友是有想過只跟對方發生關係,但還沒準備好。 老師也建議,若不想太快發生關係,可以以腰為界線做區分,上身的部位衣服內、外都可以讓對方碰觸,下身的褲子內外盡量避免,有人問為什麼上身部位的衣服內外都可?因為女性可能因為大眾運輸擁擠或其他狀況,會接觸到上身衣服的外面,但上身衣服裡面是必須經由女方同意的,對方想往下侵略,到腰部的地方都可制止,到了褲子外面的進度就會不可逆。 3.承諾期,這期是最容易分手的階段,兩人開始磨合,要記住:不任意用分手解決相處上的問題。 4.穩定期,需在婚前建立好雙方溝通及屬於你們的互動模式(畢竟婚姻裡不太能像交往一樣一直換人)發展雙方對未來藍圖的共識。 最後 分手要有建設性的歸因: 若分手的問題點在於對方,那就要避免或能夠辨識問題。 例如:我前男友是有暴力傾向的恐怖情人,只要吵架他就會摔東西、打牆壁等,那麼我下次找的對象,就要避免有類似行為的人類。 若分手錯在自己,謹記「責備自己的行為而非性格」以前跟前任分手的原因會歸類在性格如我脾氣不好,但真正要改變的是脾氣不好的行為,例如:以前跟男友吵架時,我都會不耐煩也沒耐心聽對方把話講完,改掉這些的行為,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。 以上是我不專業的分享,也希望多少可以幫助到,謝謝大家🥺
愛心驚訝哈哈
1718
留言 36
文章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