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教師 我是否該走教職?

不知道你會不會跟我有一樣的疑問, 這個問題是我大三持續在問自己, 且重複最多次自我反省的一句話。 這篇文算是我在教師版回覆其中一則留言後, 有感想把這五年的經歷和所見打成一篇完整的文章, 篇幅稍長,但我相信能夠給預計未來走老師, 或是雙語教師的人一點方向。 有關我的背景: 我曾修習師大雙語教程, 並在今年通過教檢, 同時考上師大教研所的學生。 我大學部是在台師大就讀, 大一就已經取得教程資格, 但我是在大三那年才真正開始教程之路 (相比於其他有志向教職前進的人,我已經晚了兩年), 大四順利通過師大雙語教學學程的申請, 後由於教程與學程因素延畢一年。 首先,我認為教職不只是一份工作。 他的工作性質會很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身心,應該要認真看待,也應該要盡力培養學科專業。 另外,因為少子化,現在工作機會是僧多粥少的狀況, 要考上正式老師需要強大的身心素質和堅持理想的信念。 但是,大三以前的我不認為我有這些特質。 我也很迷惘,我應該做甚麼工作。 造成迷惘的起因很多,很多是不認識自己,以及瞭解自己想要什麼。我是在大學前期,有機會接過補習班、家教、助理、行政和各類打工,盡量去體驗各種工作帶給我的感受,直到大學的後期,經過考慮和抉擇,我才下定決心要往教職走。 我最大的感觸是在於學習和教學這件事情。 因為在教學的過程, 學生努力學習的身影與無框架的思考, 讓我彷彿能夠看到年輕的自己。 即使他一開始不喜歡學習, 我也會有耐心跟他聊想法, 協助學生去解讀這個世界, 並嘗試用他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, 這一切的過程會讓你和學生看見更多可能, 也會讓我回味以前那個,還具有童真想法的自己。 這是我在其他工作上很少會有的機會, 我認為這個機會很難得也很可貴。 也因此在大三那一年, 我開始修習教程, 隔年聽聞師大的雙語學程有徵選計畫, 經過準備並通過申請, 也藉這個學程的機會, 我能夠參訪雙北的雙語學校與貴族學校, 更加體會到教育對於個人與家庭的影響。 在這之中我也意識到, 若要再深入了解教育體系的背後成因和脈絡, 教育研究所是一個我可以尋求協助的媒介, 後來我在延畢那一年, 我就開始準備教育研究所與教檢考試, 也很幸運在今年通過兩項考試。 以上是我的心路歷程, 若就現實面的考量, 如果真的要走教職, 現在少子化確實減少很多教師的工作機會。 台師大的學生畢業出去, 通常也要4-5年才能當上正式老師(國高中), 也就是說,當代理代課老師的這段時間, 你是漂泊的狀態, 你不知道這一年結束後, 下一個學校是哪一間, 你進到學校永遠是新老師, 每年約聘到期, 你就要開始南征北討的生活, 若有經濟壓力和多舌的鄰居, 可能每月都來問到考上正式老師沒, 那種壓力是每一個代課代理老師都需要面對的。 其次,這算是淺規則 (未經證實,當參考), 學校端在找正式教師的時候, 若你代課超過6年以上,要考上正式很難 (聽聞台北某校長私下講座說的)。 這是很悲傷的事, 這樣的狀況才是大多數流浪教師會面對的問題。 其中不乏有極具熱忱的教師, 卻因為每年南征北討的生活, 逐漸消磨他們的熱情與希望。 至於極少數的老師能夠在1-4年內考上學校, 我會認為,他們是實力和幸運的代表。 就我所知,同屆畢業就考上只有一個, 但這位是極其少數的幸運+超級強的實力, 才可以這樣順利。 普遍的現象,我可以舉今年南女中招考老師為例, 某科只開出2個名額,但總共有200多位該科老師去考,最後錄取率不到1%,當年考上的是系上105級、104級的學長姐。 當然,有關雙語教師這件事情, 我也提供一點看法,現在雙語教師算是僧少粥多, 很多我同屆有雙語教程的同學,出去已經有正職, 或是行政兼代課,但這種盛世現在只限雙北。 因為配合中央政策和北部家長胃口, 雙北的政策面推動比較快, 但雙語教師,就我所知, 現在僅師大有較完整培訓。 (更:清大也有) 所以這中間有極大的雙語教師供需之間的斷層, 我曾經到北市某公校(有雙語)參訪, 當時教務主任直接明說, 只要「師大雙語學程畢業,有教師證,來就用」。 另一個因素,也是因為師大受教育部委託, 所以有一定壓力要培育雙語教師, 像是今年加開很多的全英教程課, 預計四年內,就會有新一批教師進入雙語教師行列。 如果你是師大雙語教育學程的學生,先恭喜妳/你拿到雙語教師的入場券,但也需要注意兩點是,雙語教師的優勢是有限度的。 以國內來說的話,現在僅有雙北需求較大(集中在公私校、僑生學校),其他縣市的阻力很大,部分學校只會讓校內非英語科且英語程度佳的新進老師,去修習雙語教師培訓,藉此達到教育部規定的:「各學校應有××比例的雙語老師。」 以國外來說,雙語老師可以選擇到東南亞僑生學校,或是中國上海華僑學校,但也只限這些地方。歐美不需要亞裔師資來教他們學科英語,除非你有華語教學資格,那也可以到歐美。 第二點是,雙語學程有挑戰性。通過學程申請到結束課程,應該會有一半左右的同學半途放棄,不論是課程上的全英報告、教學要求,或是完成學程後,要求的英語B2檢定,都算是一個門檻。 當然,這也是需要勇氣和堅持,當你相信自己是適合這份工作,而且有不斷的熱情,任何的阻礙都不會是實質的阻礙。 我的淺見是,若政策沒有改變,雙語缺額的現象至少會持續到往後的十幾年,畢竟語言是需要長期累積,多少先準備對未來都會是一個機會,共勉之
愛心
64
留言 21
文章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