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立大學

#幼兒園 111年幼教教甄雙北上榜分享

沒想過自己也有機會分享上榜文章~一路上受到太多人的幫助,也想幫助正在努力游上岸的幼教人❤️所有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留言喔!我會盡我所能回覆😍 【背景】 109年 幼教系畢業 109-110年 完全半年實習、get教師證 110-111年 反骨地找了其他工作做快八個月、短期代理快五個月、全職考生三四個月 (連我自己都覺得我的經歷亂七八糟) 【初試】 ◼書單 1. 王立杰幼教精粹 2. 幼教法規(幼教筆歷出的筆記) 3. 幼兒園教保課程大綱(幼教筆歷有出整理筆記,但如果有能力的話還是建議讀政府的出版品比較完整) 4. 課綱推廣Q&A 5.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2021版 6. 幼兒學習評量手冊 ◼讀書計畫 時間⏰一天讀8-10小時,我會睡到十點左右才開始唸書,午餐晚餐各休息1-1.5小時,而上面書單至少都讀過兩次以上 題目📝十年內各縣市的歷屆試題都寫,不論是教師還是教保員的題目!一天至少做兩回,有餘力的話我會重複做題,像是台北/新北/桃園的題目我就寫了兩次以上!也可以善用阿摩的錯題(但不要做錯的當天重複測驗,那就只是短期記憶,等過一陣子再把錯題拿出來測驗、複習,效果會比較好! 檢討🔎因為做的題目太大量,所以紙本檢討太費時,所以我是用線上筆記的方式檢討!先把類似的題目統整在一起,並補充上題目中不熟的觀念~反覆閱讀可以加深觀念,想找資料時也可以善用搜尋功能,省時間的小方法 ✨小心得 我覺得初試就是教甄的第一張門票,不想分數不上不下很擔心,所以選擇苦讀讓初試分數有機會出現在安全範圍!所以初試準備期間完全沒有碰複試的東西,是等到確定過初試才開始準備~時間滿趕的,所以如有對出示有把握的人,可以提早準備複試! 【複試】 ◼試教 📢每天都要練習! 我會找考古題來練習寫教案(每天數量不一定)、練習試教(一天會練三個以上,同一個會重複練),有時候我也會自己想一個題目,計時設計課程,體驗臨場感!透過大量的練習,會發現看到題目時,腦袋會快速聯想到如何教學、如何呈現!另外,考新北的人練習時要特別注意題目規定「情境」,例如:幼兒年齡、學校地區、家庭狀況、教學法,這些都要一一練習 📢統整出一套流程! 我是個非常容易緊張的人,發現找到一套固定流程可以幫助自己比較冷靜~我的流程是:點名歌、打招呼➝團討引起動機➝分組/學習區/團體活動➝收拾歌➝分享➝預告明天活動!沒有哪一種流程比較好,像我知道我自己不活潑、不浮誇,所以我就不會選擇演戲自曝其短,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最重要,教育現場的老師也不是只有一種模樣,有人活潑、有人風趣、有人冷靜、有人溫柔,只要想著放大自己的優勢就好 📢請別人提供意見! 實習或是代理期間的老師,就是我們最棒的資源,可以好好善用!我會把試教錄成影片給現場老師們看,請他們給予我意見!一開始很怕被挑毛病,後來發現他們真的能看到自己的盲點,而且不同專長的老師會給予不同的建議,例如有人會針對肢體、有人重視課程架構、師生互動等等;也可以教給其他人看,如果連不懂幼教的人都看得懂你的教學目標是什麼,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! p.s. 不管有沒有考上,都要好好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💞 ◼口試 💬口試要提早準備! 我那時候是上網蒐集歷屆題目,把擬答內容全部打下來,就覺得自己沒問題了!結果身邊的老師隨口一問,自己根本答不出來,回答了也完全沒有架構聽不到重點,才發現事情大條了😱 用打字的和說話完全不一樣,比起打字擬答,更要練習說出來、說給別人聽!沒有明確的列點也沒關係,可以說:首先、再來、最後/初期、中期、後期/對家長、對幼兒、對老師、對行政等等,像是下小標題的方式,可以幫助自己在回答時釐清思緒! 💬簡歷上只放有把握的! 雖然台北、新北都規定不能帶三折頁,但會有一張簡歷單,上面要寫上個人基本資料、自我介紹或特殊經歷等等~建議放上自己熟悉有把握的內容,也可以想想委員會怎麼提問,因為所有題目都可以延伸成為口試題目! 像是新北上面我有寫到「偏鄉服務」,委員就有問:那你知道新北很多偏鄉地區嗎?你對偏鄉地區有什麼了解?而台北我有寫到「做髮夾給幼兒」,則被延伸成性別議題(連續問了超多題) ✨小心得 自己覺得新北和台北準備的方向不太一樣,新北感覺重視教學活動的流暢性、豐富性,我沒有特別練習寫教案,但心中要有指標;台北感覺重視課程的邏輯性、與指標的關聯性、隨機應變的能力,所有在家一定要練習打教案、做道具!(以上純屬個人觀感) 從新北的倒數四分之一到台北的前四分之一,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🥺雖然複試本來就有點運氣成分,但沒有努力沒有運氣!只能竭盡所能做好萬全準備💪🏻
愛心
63
留言 7
文章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