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去了紐約
去年秋假,美國同學們都回家了,無家可歸的我決定去旅行,好好利用5天假期探訪一直很嚮往的紐約,因為找不到旅伴就自己去了,沒想到這趟旅程意外精彩。從亞特蘭大飛往紐約只要兩小時,機票比台灣高鐵票貴一些。紐約住宿很貴,一個人也不敢住便宜的背包客棧,剛好一位ig上的網友Y從德國到紐約讀書,厚著臉皮問他能不能借住幾宿,Y秒回我沒問題。
週五下午抵達La guardia立刻被紐約人口的多樣性驚訝到,耳邊傳來各種語言,等行李的轉檯旁站著一身西裝金髮碧眼的歐洲商務客,亞洲年輕人戴著頭戴式耳機腳打著拍子,紅髮女孩拿著手機邊走邊和男友視訊。這裡既陌生又像家,在亞特蘭大路上總因為是亞洲人被多看幾眼,在這卻完美融入背景,怎麼樣都不奇怪。紐約交通惡名昭彰,叫了車Google map上30分鐘路程開了2個小時才進城,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時速20公里,剛下飛機的我只想好好伸展,深吸了一口氣卻只吸入口罩裡的二氧化碳,好悶。上車後和Y說預估四點到他家,最後五點半才抵達。Y住在巷弄裡的老舊小公寓,電梯十層樓要乘坐至少一分鐘,窄小的空間月租兩千美元,在亞城住八百元宿舍已在抱怨的我小巫見大巫。Y準備了一張地墊給我,我很喜歡他房間的擺設,在Julliard學音樂的他房間堆疊著琴譜和綠植,小巧溫馨。
因為Y學校沒放假,他上課時我就自己觀光。Y說這裡的交通方式除了地鐵就是走路,10分鐘的車程通常會塞到40分鐘,不如走30分鐘更快一些。第一天自己搭了地鐵去蹓躂,紐約臭名昭漲的地鐵讓我有些不安,把包包抓的緊緊的坐在角落。五天行程大部分時間我們都用走的,有時走一小時才走到下一個景點,我卻非常享受這過程。走路當下能仔細觀察路人、建物與風景,除了很快速的熟悉紐約市容,路程中也和Y聊天熟了起來,我好喜歡聽他分享對古典樂的見解,雖然有時候我聽不太懂。在紐約繁忙的步調下,緩慢悠閒的步調更顯珍貴。紐約第三天,我們去了久仰的Brooklyn Bridge踩點,沒想到在橋上遇到一群旅拍攝影師詢問我能不能當他們的model進行三十分鐘的拍攝,我馬上答應,有免費照片的機會難得。攝影團隊大約10人,幾位攝影師,還有幫忙打光的助手,就在橋正中間拍了起來。剛開始非常緊張,我沒有拍攝經驗,因為攝影團隊聲勢浩大吸引了一群路人圍觀,攝影師們不斷指導我肢體,體醒我放鬆表情不要抿嘴,餘光瞥見在旁等待的朋友也讓我安心不少。拍攝完後留了聯絡資訊,旁觀的一位遊客走過來問我是不是明星,我趕緊笑著解釋自己只是第一次來紐約的大學生遊客俗。他說他也是第一次來紐約,原本在西雅圖當工程師,我們開心的聊了半個鐘頭,傍晚懸日緩緩落下橋頭。
幾天後攝影師傳了照片給我,這張我還蠻滿意的!這次紐約之旅除了機票沒花什麼錢,景點都是免費的公共場合,交通都是步行+地鐵,美術館也都有大學生優惠。
紐約公共圖書館這裡除了豐富的藏書,古典裝潢,還有各式名畫與雕塑。明明一點都不像,卻聯想到高中放學天天和朋友衝去搶台北市立圖書館位子,讀到閉館開始廣播好笑音樂的日子。華爾街繁華市容,紐約路邊的建築大部分至少三十層樓高,街道距離很近,抬頭看不太到天空,名符其實的鋼鐵叢林。
華爾街走到底的碼頭能眺望自由女神在的小島,我和朋友懶得坐船於是在碼頭一間早午餐店遙望自由女神。在碼頭旁的公園拍了一些照片,比起稜角分明的高樓大廈我還是喜歡色彩柔軟的花草。Y知道我在紐約沒有認識的人,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們,都是在Juilliard學音樂的學生。一晚我們在家裡一起做千層牛肉火鍋,很快的和他們打成一片。當然也有訂一兩家價位稍高的餐廳,和Y的朋友們一起去享受Y很喜歡攝影,幫大家拍了好多照片一位Emory的學姊和我高中同學剛好在紐約,和他們去吃了一間有名的早午餐DanteBrooklyn MuseumMoma 看展
Y和朋友是紐約學生免費入場,我買了一張票約五塊美金。藝術的歷史流變是同步的,Y因畫聯想不同時代作曲家的旋律,興致勃勃和我介紹了很多幅名畫。我最喜歡是是莫內家附近的睡蓮池塘,從中我看到了寧靜,緩慢流動的水波,當下我好快樂,我看見了他所看到的。
紐約是個不夜城,凌晨的街道熱鬧不減。
時代廣場繁華的夜景半夜散步到Dumbo河流旁發呆坐在漂流木上,Y播給我聽他演奏的The Sonate pour violon et piano, FP 119, by Francis Poulenc. Y說這曲目會讓他想到藍灰色,而那晚東河在城市暈黃燈光下折射出的色澤便是深邃的藍灰,在河水流動間銀色波紋不經意的顯現。這首曲目讓Y聯想到在大城市中渺小孤獨的個體們,是一首傷心的曲子,卻能撫平他的情緒波動。我們從十點坐到十一點,看著河流聽著演奏不知不覺眼眶泛紅,不過在夜幕的遮掩下誰也看不見什麼,就像我們起身離開時我和Y開著手電筒找了很久才發現口罩掛在他臉上一樣。他真的好好笑紐約之旅短短五天無比充實,來之前一個人都不認識,卻在旅途中結交好多新朋友,熱情的邀請我下次來拜訪他們。最最感謝的就是Y,平時練琴從早上七點練到半夜,卻願意抽空帶我遊玩。Y說他才要感謝我,因為他不懂的休息,這次我來他順便讓自己放了幾天假,覺得身體和精神上都重新充飽了電。我們一拍即合,每天晚上他躺在床上,我躺在地上,一起吃海苔和巧克力,聊紐約,聊生活。
回亞特蘭大前Y塞給我一個包裹,叫我回家再打開。他送了我每天早上起床我們都會一起吃的維他命軟糖、一張Moma賣的卡片、公共圖書館我說好漂亮的皮封套筆記本。在美國沒有家人的我,不知道為什麼覺得Y就像家人一樣,想到Y出門前總是叮嚀我口罩、酒精、乾洗手,吃飯時叫我小心衣服,真的很暖心。看著卡片哭了好久好久好久好久,紐約的朋友們,我們一起努力發光發熱,有一天會再相遇的。
10/8-10/12,紐約。
-
日常隨筆